您的當前位置:動態資訊 > 老字號故事 >

    走近老字號⑤ 四季春:點心譽滿三江水 飯菜飽暖四季春

    創始人時間:2022-01-13 14:56:55點擊:0

            四季春,起初就是一家小面館。1910年初,由蕪湖本地人張仁和在蕪湖市環城西路120號創辦,主要經營面條、湯包、饅頭之類的堂食點心。1948年2月其婿王義愷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面館面積取名“四季春飯館”,意指春風得意,生意興隆,四季不衰。1953年,由魯芝印與七位工友在環城西路120號創設“蕪湖工友四季春館”,本著“貨真價實” 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,其湯包、重油燒麥和面條等暢銷當地。

      1956年公私合營,“工友四季春館”更名為“四季春菜館”,隸屬蕪湖市飲食服務公司,“四季春”因此迎來最輝煌的時代,成為蕪湖市“五大菜館”之一。

      2000年,已深耕餐飲業數十年的張東昌不負眾望傳承“四季春”老字號,成為這個百年品牌的第四代傳承人。隨后,曾經的四季春老一輩匠人,對其傾囊相授,將畢生修煉的各種烹飪技藝,盡數教給張東昌。他們的愿望就是讓“四季春”的品牌和手藝代代相傳,發揚光大。如今,張東昌通過20余年辛勤耕耘,四季春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。“松針蟹黃湯包”在蕪湖湯包中獨樹一幟。最初,是采用松樹的松針作為蒸湯包時放的“秘料”,使得湯包在散發陣陣肉餡和蟹黃香味的同時,不過于油膩。若隱若現之間,被一絲清香勾住,一切都恰到好處。這樣的“小配方”在當時是秘而不宣的,所以久而久之幾近失傳。張東昌大力挖掘品牌的歷史文化,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和老一輩四季春匠人的指引,把當年的“小配方”又重新發掘出來,讓其呈現顧客。2017年,四季春“松針蟹黃湯包”被評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。“荷香燒賣”亦為四季春獨創,改革開放蕪湖小吃大街小巷盛開,“燒賣”大眾熱品,多年貫之。四季春面點師孫梅心靈手巧,就想用家鄉盛產的荷葉,給傳統燒賣換個“衣”,用荷葉包燒賣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荷葉燒賣出籠一陣清香撲鼻,入口清香留齒,回味無窮。很快,“荷香燒賣”也被評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,孫梅被評為蕪湖市“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。同時,四季春旗下老字號正福齋特色小吃“方糕”也有幸被評為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      2018年,蕪湖市博物館將“四季春”品牌收納入館,在館內還原了百年之前,環城西路120號的那間小面館,彼時的館長徐蕾說:四季春的歷史與蕪湖的歷史密不可分。2019年春節,張東昌帶著“四季春”走進了北京故宮,讓這個百年品牌享譽首都。

           在四季春,你經常能看到男女老少,坐在桌邊,美美的享受著美食,窗外的陽光灑進來,照在他們的臉上,那么的祥和,那么的陶醉。

      2011年10月,“四季春”被商務部認定為“中華老字號”……


    四季春,已有第五代傳人

    荷香燒麥,省級非遺

    松針蟹黃湯包,省級非遺

    正福齋方糕,省級非遺

    湯包制作,全過程透明

    牡丹桂魚,鮮香嫩滑美味爽口

    狀元蹄,軟糯可口肥而不膩

    八寶葫蘆鴨,營養豐富老少皆宜

    烹飪過程,緊張有序

    四季春,起初就是一家小面館

    第四代傳承人門店,綜合餐飲

    今夕對比,更增添幸福感

    國家綠色飯店高級評審員,更加嚴格要求自己

    中華傳統文化小吃金獎獲得者,越發精益求精

    “十佳深夜食堂”,是信任是激勵

    小康路上,四季春有作為有奉獻
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萍乡市| 略阳县| 原平市| 宜城市| 历史| 茂名市| 岐山县| 汨罗市| 莫力| 绩溪县| 湖北省| 怀集县| 田林县| 始兴县| 潜江市| 嘉祥县| 上饶市| 江油市| 田林县| 铅山县| 甘南县| 南涧| 元谋县| 胶南市| 仪征市| 长岭县| 温州市| 科尔| 松滋市| 长子县| 阿图什市| 合阳县| 铁岭县| 保山市| 平潭县| 易门县| 哈密市| 穆棱市| 宜州市| 墨江| 军事|